闽山神光寺西崖上观唐李阳冰篆,篆为山僧架屋所坏,存者始二十二字云

城西有寺忽如林,伏地卬霄苔藓侵。古人题字看欲遍,今我杖藜来相寻。

潜蛟在壑不多见,飞鸟过岩时一吟。斫破荒祠山鬼怪,祇饶游览重千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探访一座荒废古寺的经历,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古迹损毁的惋惜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

前四句用"忽如林""伏地卬霄"等形象比喻,展现古寺荒草丛生、建筑倾颓的破败景象。作者拄着拐杖专程来寻访古人题字,却发现大部分已被僧人建房时破坏,只剩22个字,这种今昔对比透露出深深的遗憾。

五六句用"潜蛟少见""飞鸟偶鸣"的意象,既写实又富有深意——珍贵的历史遗迹就像深潭中的蛟龙一样难得一见,而飞鸟的啼叫更衬托出环境的寂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虽然寺庙破败得像被山鬼破坏过一样,但能亲自来寻访这些历史痕迹,依然觉得比千金还珍贵。

全诗通过寻访古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三个层次:对古迹遭破坏的痛心,对历史文脉中断的怅惘,以及强调即使面对残破的遗迹,亲临现场感受历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诗中"苔藓侵""飞鸟吟"等自然意象的运用,让沧桑感更加鲜活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