禋郊诗

函夏恢文治,禋燔讲礼隆。
物兼明德荐,天以至诚通。
制度亲祠盛,威仪陟配崇。
戎容俨仙仗,霁色照郊宫。
国典书昭事,神禧报屡丰。
端闱宣大号,王泽浸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禋郊诗》描绘的是古代帝王举行盛大祭天仪式的场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主题核心 全诗围绕"祭天"展开,通过描写祭祀的隆重场面,展现帝王对天地的敬畏,以及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愿望。就像现代人过重要节日时的庆典,但古代帝王是用最高规格的礼仪与上天"对话"。

2. 画面感十足的描写 - 开篇"函夏恢文治"等句,说华夏大地推行礼治,祭祀仪式庄重考究,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国家级大典。 - "戎容俨仙仗"等句生动刻画了仪仗队威严整齐,祭祀器具华美,天气晴朗映照着祭坛,如同电影镜头般展现宏大场面。

3. 双重意义表达 表面写祭祀流程:准备祭品("明德荐")、虔诚祷告("至诚通")、遵循古礼("亲祠盛")。深层则传递"天人感应"思想——帝王通过规范礼仪("国典书昭事")展现治国能力,期待上天用丰收("神禧报屡丰")回应。

4. 隐藏的治国理念 结尾"王泽浸无穷"透露作者的政治理想:完善的礼制就像甘霖滋润万物,暗示只有规范治理才能带来长治久安。这反映了古代"礼治天下"的治国哲学。

全诗用庆典般的语言包装严肃的政治主题,既展现古代祭祀文化的壮观,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中"敬天保民"的思想内核。就像现代国庆阅兵既展示实力也凝聚民心,古人通过这样的仪式强化国家认同。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