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夏衍宜阳八咏 其六 鸣琴丘

荧荧枯桐枝,絙以朱丝弦。
秦筝夺素澹,雅韵久莫宣。
金徽灭光采,试拂龙唇圆。
古来有贞操,弹向薰风前。
一倡无再和,谐声徒自妍。
不辞今绝响,恐坠昔所传。
引领睇冥鸿,南云际高天。
心心托泠风,碧落不可援。
缅怀丘壑谊,交石弄清泉。
长啸谢华衮,山林期永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水间弹琴自娱、坚守高洁情操的画面。诗人通过琴的意象,表达了对质朴本真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疏离。

诗的开头用"枯桐枝"和"朱丝弦"形容古琴的朴素材质,暗示隐士生活的清贫。接着用"秦筝夺素澹"对比,指出华丽乐器虽能吸引人,却失去了高雅韵味。这里琴被拟人化,琴徽失去光泽,但轻抚琴弦仍能发出清音,象征隐士虽身处尘世却保持内心纯净。

"古来有贞操"到"恐坠昔所传"是诗的核心,直言弹琴是为传承古人高尚品格,即便知音难觅、曲高和寡,也要坚持操守。就像孤鸿飞向南方,隐士的心也随风飘向碧蓝天空,追求精神自由。

最后四句展现理想生活图景:与山石为伴,听清泉叮咚,拒绝华服官位,只愿永居山林。这里的"谢华衮"是婉拒功名富贵的象征,"永年"则表达了超脱时间束缚的永恒心境。

全诗以琴言志,通过质朴的意象群(枯桐、清泉、孤鸿)与华丽意象(秦筝、金徽、华衮)的对比,传递出"宁可清贫守真,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选择。诗人将抽象的精神追求,转化为可感的自然景物和音乐形象,让读者在琴音与山水中感受到超越时代的精神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