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苦心劝余少发议论者,诗以答之

也知沉默胜黄金,况复雷池久设禁。
惟酒后能稍放胆,到人前已倍当心。
奈何血泪千秋痛,讵忍河山百毒侵。
读圣贤书思救国,登高焉得不悲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知识分子在压抑环境下的内心独白,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我明白沉默是金"——作者知道在严苛环境下闭嘴最安全,就像现在网上有些敏感话题不能乱说一样。
"规矩红线早就划好"——社会早已设置了许多不能触碰的禁区,像古代雷池一样不可逾越。
"只有喝醉才敢说点真话"——酒后稍微能放松点,但平时在人前说话要打十二分小心。
"可看着国家满目疮痍"——面对山河破碎、百姓受苦,想到这些千年未解的伤痛。
"读圣贤书的人怎能装瞎"——受过教育的人看到国家危机,登高望远时怎能不发出痛心的呼喊?

全诗最动人的矛盾在于:一个明白"祸从口出"道理的人,却因为读书人的良知,宁可冒险也要发声。就像明知发朋友圈会被封号,还是忍不住要为不公事件转发。诗中"酒后放胆"的细节特别真实,展现了普通人既想保全自己,又良心不安的挣扎。最后两句把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写得特别热血——读书不是为了当哑巴,看到问题就要呐喊,哪怕要承担风险。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