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一位名叫郑惠叔的官员的赞美和感慨。
前四句说郑惠叔像珍贵的玉器一样高贵,无论在陕西还是南方任职,都能从容应对各种政务。这里用"圭璧璠玙"这些古代贵重玉器来比喻他的品德和才能。
中间四句写他不受官场规矩束缚,地位很高却不愿摆架子。即便坐着一叶小舟出行,也不会轻视普通的读书人。"戏鲁儒"这个典故是说不会像楚王戏弄孔子那样对待学者。
最后两句说自从郑惠叔上书直言后,更显得他重视读书人的价值。"抗章"指上书直言进谏,表现了他的正直品格。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贵重玉器、高官显位与小舟、儒生的对比,突出郑惠叔虽然身居高位,但依然保持谦逊、重视人才的可贵品质。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一个不摆官架子、尊重知识分子的清官形象。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