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浪颠

偶同乡友校吟编,因得平安到浪颠。
心不干时清似水,发缘忧国白于棉。
半生景慕空千里,一纸寒温废二年。
何日支筇随此老,秋岩和菊荐冰泉(同上书页二八六)。

现代解析

这首诗《忆浪颠》是一位古代文人的感怀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人生际遇和内心情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偶然的相遇引发感慨
开头说偶然和同乡好友一起整理诗稿,由此想起了"浪颠"(可能指某个地方或人生经历)。就像现代人翻老照片突然回忆起往事,这种偶然的触发让人心生感触。

2. 清高与忧国交织的内心
"心不干时清似水"说自己不趋炎附势,内心像水一样清澈;"发缘忧国白于棉"却因忧国忧民而头发比棉花还白。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个既保持操守又心系国家的知识分子形象。

3. 时间带来的遗憾
"半生景慕空千里"说半辈子向往的事物依然遥远;"一纸寒温废二年"指写封问候信竟拖延了两年。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人生中常见的拖延和遗憾,很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

4. 向往闲适的晚年
最后想象将来能拄着拐杖追随某位长者("此老"),在秋日的山岩边,伴着菊花品尝清冽的泉水。这个画面寄托了作者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整理诗稿-回忆往事-感叹现状-憧憬未来"这样自然的思绪流动,把知识分子的操守、对国家的关切、人生的遗憾和晚年的期待,都浓缩在简短的八句诗里。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人生快照,既有"不随波逐流"的骨气,又有"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慨叹,最后落在一幅令人神往的退休生活图景上。

陈郁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卒于德佑元年,年九十二。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随隐漫录》。工诗词。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著有《藏一话腴》4卷,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全宋词》辑其词四首。事见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