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闲适画面,同时寄托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
开头用"白马嘶风"的动感画面,引出主人公策马归来的场景,他挥动马鞭遥望南山,显得潇洒不羁。"珠帘捲尽"暗示他毫无留恋地放下过去,"春色欲阑"则点明暮春时节,劝人不要封闭自己,要享受自然。
中间两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黄昏美景:雨后归鸟、竹边闲谈,夕阳下的这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美好。最后诗人联想到友人隐居嵩山的生活,用"岩桂"这个高洁的意象,既赞美友人的品格,也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白马、南山、残雨、夕阳等意象,将动态的归途与静态的暮色完美结合,在寻常景物中寄托超脱世俗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闲适的春日黄昏。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