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麓 其二

盘旋石路曲,䆗窱青岩高。
远闻清梵音,古寺依岧峣。
攀藤涉奇境,木落风萧萧。
苍藓留鹤迹,石泉泻寒涛。
上有百尺松,巃嵷凌云霄。
松花香不扫,冷翠摇枝梢。
缥缈羽衣仙,飞空架长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山访寺的旅程,充满自然野趣和超脱尘世的意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山路奇景
开篇用"盘旋""曲折"形容山路的蜿蜒,随后像镜头推进般展现高耸的青色岩壁。这里没有直接说"山很高",而是用"䆗窱"(深远的样子)让读者自己想象岩壁的巍峨。远处飘来寺庙诵经声,若隐若现的古老寺院依傍着陡峭山峰,这种"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的写法特别有身临其境感。

2. 探险之乐
诗人抓着藤蔓探索秘境,落叶与山风共舞的"萧萧"声仿佛就在耳边。青苔上的鹤爪印、山泉像寒冰般流淌的叮咚声,这些细节让画面立刻生动起来。特别是"留鹤迹"这个描写,既说明环境幽静适合仙鹤栖息,又给景色添了分仙气。

3. 云端仙境
最震撼的是那棵百米高的古松,树冠直插云霄("巃嵷"就是高耸的样子)。松花自然飘落无人打扫,翠绿的松枝在风中轻摇,这种不加修饰的美反而更显脱俗。结尾处诗人幻想有仙人穿着羽衣飞过,在天际架起长桥,把现实景色和神话想象完美衔接,整首诗就在这样如梦似幻的画面中收尾。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山水纪录片:从山脚曲折前行,到发现深山古寺,最后在云松仙境中放飞想象。诗人用"寒涛""冷翠"等冷色调词汇营造出清幽氛围,而"飞空架长桥"的结尾又给这趟旅程增添了童话般的浪漫色彩。最妙的是通篇没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细节的刻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对山水的那份热爱与敬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