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困境和骨气。
前两句"文王久不出,贤士如土贱"说的是:像周文王那样重视人才的明君很久没出现了,导致有才能的人变得像泥土一样不值钱。这里用"文王"代表理想的统治者,用"土贱"形容人才被埋没的现状。
后两句更震撼:"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意思是:就算老婆孩子都饿死了,我也不会为了富贵(黄金篆指官印)出卖自己的原则。诗人用极端的情况(家人饿死)来凸显知识分子的气节,宁愿饿死也不愿违背良心去做官。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明君缺席 vs 人才贬值,家人饿死 vs 拒绝富贵 2. 语言像白话一样直击人心,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带血 3. 塑造了一个"宁饿死不失节"的硬骨头文人形象 4. 短短20字就写尽了古代读书人在黑暗时代的典型困境
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当我们面临"要饭碗还是要原则"的选择时,这首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内心的选择。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