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十五首 其八 九月六日夕云①林喻作与许侯
沧房焕东霞,紫造浮绛晨。
双德秉道宗,作镇真伯藩。
八台可盻目,北看乃飞元。
清净云中视,眇眇蹑景迁。
吐纳洞岭秀,藏晖隐东山。
久安人事上,日也无虚间。
岂若易翁质,反此孩中颜(○同上)。
双德秉道宗,作镇真伯藩。
八台可盻目,北看乃飞元。
清净云中视,眇眇蹑景迁。
吐纳洞岭秀,藏晖隐东山。
久安人事上,日也无虚间。
岂若易翁质,反此孩中颜(○同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形象,充满道家仙境的色彩。
前四句用"沧房""紫造"等瑰丽词汇,描绘了朝阳映照下的仙境景象——东方的云霞绚烂,紫色的晨光浮动。两位得道高人(双德)秉持道家真谛,成为这片净土(真伯藩)的守护者。
中间六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站在高处(八台)可以眺望远方,北望能看到飞升的仙气(飞元)。在清净的云中静观世界,轻盈地追逐光影变化。呼吸间领略山岭的秀美,却将光芒隐藏在东山之中。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比起终日陷于俗务(久安人事上),诗人更向往回归纯真本性(孩中颜)。"易翁"可能指代道家代表人物,暗示要像得道者那样返璞归真。
全诗通过云霞、山岭等自然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诗人用"蹑景迁""藏晖"等动态描写,展现了一种逍遥自在、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