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秀峰寺
摄身下蓬莱,放浪云水迹。
非无简书畏,心赏寄泉石。
亭亭云间塔,胜地闻自昔。
梯空上青冥,如鸟著两翼。
化城出天半,宝甃坦如席。
环山划中断,裂地开震泽。
峨峨东西峰,观阙倚空碧。
千寻採香遥,剑卧涟漪直。
当年馆娃宫,六月避暑夕。
琴台延薰风,万女曳阿锡。
牛耳争齐盟,乌喙已荐食。
百家甬东村,托足归无宅。
焉知陵谷变,大厦响千舄。
矧兹风尘际,楼殿踊山脊。
安隐大火中,显允像教力。
兴予浩劫叹,万法本空寂。
非无简书畏,心赏寄泉石。
亭亭云间塔,胜地闻自昔。
梯空上青冥,如鸟著两翼。
化城出天半,宝甃坦如席。
环山划中断,裂地开震泽。
峨峨东西峰,观阙倚空碧。
千寻採香遥,剑卧涟漪直。
当年馆娃宫,六月避暑夕。
琴台延薰风,万女曳阿锡。
牛耳争齐盟,乌喙已荐食。
百家甬东村,托足归无宅。
焉知陵谷变,大厦响千舄。
矧兹风尘际,楼殿踊山脊。
安隐大火中,显允像教力。
兴予浩劫叹,万法本空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秀峰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从高处俯瞰,仿佛从仙境降临人间,自由自在地漫游于山水之间。他并非不畏惧世俗的约束,而是将心灵寄托于清泉山石之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秀峰寺的壮丽景色:高耸入云的佛塔,宛如飞鸟展翅的阶梯,以及半空中的化城(佛教术语,指幻化的城池),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环山的断裂处形成了震泽(太湖的古称),东西两峰巍峨耸立,仿佛天上的宫阙。
诗人随后联想到历史上的馆娃宫(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宫殿),当年夏日避暑的盛况,琴声悠扬,宫女们身着华服。然而,曾经的繁华早已消逝,吴越争霸的往事也如过眼云烟,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最后,诗人感叹世事无常,陵谷变迁(比喻世事巨变),即使是宏伟的建筑也难逃时间的侵蚀。在纷乱的尘世中,佛教的教化力量给人以安慰。诗人由此领悟到,世间万物本质上是空寂的,一切繁华终将归于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人事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纷扰的超越,最终归于对佛法空寂之理的体悟。
胡珵
宋常州晋陵人,字德辉。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学于杨时、刘安世。李纲为相,理在幕中,为汪伯彦、黄潜善所忌,以尝润色陈东所上书,贬梧州。高宗绍兴初召试翰林,兼史馆校勘。秦桧主和议,理与朱松等抗疏极言不可,出知严州。罢职穷困而死。有《苍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