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长安租楼而居的闲适生活,充满了宁静自在的烟火气。
开头两句写的是生活场景:诗人在长安租了间小楼,日子过得悠闲,身心都很放松。这里没有刻意追求什么,只是自然地生活着。
中间四句用日常细节展现诗意生活:连续十天的春雨中,诗人对着春景饮酒;夜晚在灯影下静静读书;还没翻开茶书,愁绪就自然消散;刚研读医书,病痛仿佛就好了。这些画面传递出一种"生活即治愈"的哲理——读书、品茶这些简单小事,反而最能抚慰心灵。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雨天很惬意,但要是晴天就更好了,可以欣赏梧桐花在月光下摇曳的美景。这种小小的遗憾反而让整首诗更真实,说明再闲适的生活也总会有新的期待。
全诗妙在把平凡日子写得充满韵味,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放慢脚步,泡杯茶看会书时的那种治愈感。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闲适不是刻意追求,而是在寻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