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钱塘海潮》用震撼的画面和典故,生动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阔景象,并借古抒怀,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的复杂情感。
前四句写景:
像用石头垒成的高堤(暗指钱塘江两岸),硬生生把翻腾的海潮(涨海)拦在中间。潮水袭来时,声音如同千万战鼓齐鸣,震得地动山摇(玉垒代指坚固的堤岸);远处黑压压的潮头像乌云推着雪山奔腾而来——这里用"雷鼓""墨云""雪山"三个比喻,从声音、颜色、形态全方位渲染潮水的磅礴气势。
后四句用典抒情:
- 秦始皇南巡时曾想渡钱塘江,却因风浪太大吓得放弃("维舟"指停船),这里说连帝王都"羞胆怯",反衬潮水的可怕。
- 司马迁写《史记》时曾感叹自己文笔有限("舐笔"是古人用舌头润笔的习惯),这里说连大史学家都"恨才悭",强调潮水壮观得难以描述。
- 最后借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典故:传说他命士兵用强弩射潮头来治水,这里用"拟射还"(试图射退)表现人类不甘屈服的精神,在敬畏自然之余,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豪气。
全诗精髓:
就像用IMAX巨幕看钱塘潮纪录片,前四句是超高清的自然奇观,后四句突然切换到历史频道,用帝王文豪的"认怂"来对比潮水的威力,最后用"射潮"的传说给人类挽尊。明明在写自然伟力,却藏着"人定胜天"的小倔强,这种矛盾感正是诗的魅力。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