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西湖泛舟赏雪的静谧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将雪景与心境巧妙融合,读来清新自然。
前两句"浩荡弥空阔,霏霏接水濆"勾勒出壮观的雪景:漫天飞雪铺满辽阔的天空,细密的雪花一直延伸到水边。这里用"浩荡"形容飞雪的磅礴气势,"霏霏"则表现雪花的轻柔绵密,一刚一柔形成有趣对比。
中间四句写舟中感受:小船随波晃动,忽然又自己退回来;远处雪山看似很近,却因飞雪遮挡看不真切。冻僵的琴弦间或发出清越声响,温暖的炉火飘着淡淡熏香。这些细节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冬日泛舟的特有情趣。
最后两句"悠然咏招隐,何许叹离群"道出诗人超脱的心境:悠闲地吟咏着隐逸的诗句,哪里还需要感叹孤独呢?说明诗人完全沉醉在这片雪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雪中泛舟的意境。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自然流露出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读来让人感受到冬日特有的静谧之美,以及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