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梁天与

忆子远相过,开酌梅花前。
微风自溪来,素月当空悬。
结欢良未久,执别感衰年。
况乃遭世乱,辟地常怀贤。
寂寞居涧西,孤坐寒无毡。
起看石崖瀑,飞沬跳珠圆。
子亦在他方,碧云隔长天。
眷彼岁年晚,哀鸿声续连。
何当复相从,剪烛夜不眠。
于时发清琴,幽怀谅可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一位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乱世中孤寂生活的感慨。

开篇回忆朋友曾经远道而来拜访,两人在梅花树下饮酒畅谈,微风吹过,明月当空。那时相聚的时间太短,转眼又要分别,让人感叹岁月流逝。更何况正值天下大乱,为了避祸隐居山涧,日子过得清苦寒冷,连御寒的毡毯都没有。

诗人每天独自坐在冰冷的石屋里,只能起身看看山崖瀑布解闷,看飞溅的水珠像珍珠般跳跃。想到朋友此刻也漂泊在远方,就像被碧云阻隔在天边。年末时节,听到迁徙的大雁哀鸣不断,更添愁绪。

诗末表达了期盼重逢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聚?到时候一定要剪亮烛火彻夜长谈,再为你弹奏一曲清雅的琴音,让这满腹心事得以倾诉。

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将冬日隐居的孤寂、对老友的牵挂、对乱世的无奈融合在一起。通过"梅花""素月""飞瀑""哀鸿"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幽寂的隐居图景,最后以"剪烛夜谈"的温暖想象收尾,形成冷暖交织的情感张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