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说一个很深的道理:真正的智慧不在眼睛耳朵能接触到的地方。
前两句"满眼看不见,满耳听不到"就像在说:你拼命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也找不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我们整天刷手机看世界,其实很多真相反而被忽略了。
后两句提到"空劫以前的事",这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世界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诗人说要把这个最原始、最本质的道理"举似君"(清楚地指给你看),但其实这个道理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日常的"看和听"作对比,突出真正的智慧需要用心感悟
2. "空劫"这个意象既神秘又深刻,像在说宇宙最根本的真理
3. 最后说要把看不见的东西指给人看,这种矛盾反而点醒了读者
就像告诉你:你拼命寻找的答案,其实就在你忽略的日常中。这种禅意让人突然意识到,有时候放下执着,反而能看见更多。
释师观
释师观(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入雪峰山投忠道者出家。年二十四,祝发受戒。谒證老衲于澧州光孝寺,扣可庵然、尤溪印于闽中,又从老衲移住饶州荐福寺。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住平江府蠡口圣因禅院。后历住平江府承天能仁寺、万寿报恩光孝寺、临安府崇孝显亲寺、开山湖州报因佑慈寺、平江府灵岩山崇报寺、临安府西湖澄翠庵、湖州乌回山密严寺。为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證禅师法嗣。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德秀编《月林师观禅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