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二首 其二

春归门巷静深深,老去无情不彊吟。
风絮入帘晴昼永,自烧香饼试花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春日场景,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淡泊悠然的心境。

前两句写环境与心境:春日里,家门小巷格外安静,诗人年岁已高,不再勉强自己作诗抒怀。这里的"老去无情"不是真的冷漠,而是看淡世事后的从容,不再刻意追求什么。

后两句用两个生动的细节展现生活情趣:阳光透过帘子,柳絮随风飘进屋里,显得白昼格外悠长;诗人自己点燃香饼,悠闲地品鉴着花香。这两个画面就像特写镜头,把春日闲适的时光凝固下来,尤其"自烧香饼"这个动作,透露出一种不紧不慢、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全诗妙在把"闲适"二字写得具体可感:不用大声喧哗的宁静巷子,不必强求的创作心态,随风自然飘入的柳絮,自己慢慢品香的悠闲,共同构成了一个让人向往的春日图景。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告诉我们:真正的闲适生活,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里。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