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黄金狮座耸岌岌,白银象驾来翩翩。晨钟暮鼓何喧阗,风林水鸟皆谈玄。

十崖阴雾见玉佛,六时天乐朝金仙。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

目前胜境不可状,画图彷佛移岩峦。吾王此地受封国,大法付嘱从灵山。

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化雨慈云满锦城,佛刹王宫同按堵。

峨眉高,高万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佛教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蜀王的敬重和对佛法庇佑百姓的祈愿。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写景部分(前12句): 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峨眉山的高耸险峻。比如"高插天"形容山势直入云霄,"鸟道千万折"说山路像鸟飞一样曲折盘旋。把山峰比作"青莲"(佛教圣花),用"黄金狮座""白银象驾"形容山石在阳光下的耀眼景象。通过"晨钟暮鼓""风林水鸟"等声音描写,营造出浓厚的佛国氛围,连自然景物都在"谈玄"(讨论佛法)。

2. 过渡部分(中间4句): 由实景转入画作描写。"月轮挂树""平羌影落"用月光、江水勾勒出清冷幽静的夜景,说明真实美景难以描摹,画作只能展现峨眉山风貌的冰山一角。这里巧妙衔接了前文的实景和后文的抒情。

3. 抒情部分(最后6句): 点明写作目的。先赞美蜀王封地得佛法庇佑,用"大法付嘱"(佛法托付)的典故将峨眉山比作佛教圣地灵山。最后表达美好愿望:希望蜀王能像佛陀普度众生那样,让治下五十四州都沐浴"化雨慈云"(佛法如雨露滋润万物),使百姓安居乐业。结尾"高万古"既呼应开头,又寄托了对蜀地长治久安的祝福。

全诗特色: - 语言明快:多用三字句、七字句,读来朗朗上口 - 画面感强:黄金白银的色彩、钟鼓鸟鸣的声音、月光江影的明暗对比 - 双关巧妙:"青莲"既是山形比喻也是佛教象征,"化雨"既指佛法也暗喻仁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