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露染武夷秋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练色泓澄玉清水。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精神先付与,人中瑞。青锁步趋,紫微标致。凤翼看看九十里。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武夷山秋天的壮丽景色,同时暗含对理想人物的赞美。全词可分为写景和抒情两部分。

上片用"露染秋色"开篇,生动展现了武夷山群峰被晨露浸润的翠绿景象。"千蛮耸翠"用夸张手法表现群山巍峨,"练色泓澄"形容溪水如白练般清澈透亮。后几句将秋水比作冰做的镜子、玉做的壶,突出其纯净透明的特质,暗示这山水孕育着非凡人物。

下片转向抒情,用"青锁""紫微"等宫廷意象赞美这位人物气质不凡。"凤翼"比喻他即将展翅高飞,"九十里"极言前程远大。最后几句是劝勉之词:即便富贵也要保持高雅情操("莫负凉飚佳致"),期待他能创作传世佳作。

全词妙在写景与写人交融,山水之美与人物之俊相映成趣。用"冰鉴""玉壶"等洁净意象暗喻人品高洁,用"凤翼"预示远大前程,最后落在对艺术创作的期许上,构思精巧。语言明快,比喻清新,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递了对杰出人才的殷切期望。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