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岩。
宝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现代解析

这首《泰山》用大白话讲,就是诗人站在泰山脚下发出的惊叹。

开头“七百里鲁望”说从鲁国(山东一带)远望泰山,七百里外都能看见它巍峨的身影。“北瞻何岩岩”是抬头看泰山,岩石高耸险峻,让人忍不住“哇塞”。

接着用对比手法夸泰山:“诸山知峻极”说别的山也知道自己很高,但“五岳独尊岩”点明泰山才是五岳中最尊贵的老大。就像一群学霸里,总有一个学神级别的存在。

五六句“宝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特别有意思:诗人爬上山顶后,发现原本觉得宏伟的寺庙变得像玩具模型(宝宇登来小);再看旁边的龟山、蒙山,突然觉得它们好普通(视觉凡)。这就像用广角镜头拍完泰山,其他山都成了背景板。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泰山是“群物祖”(万物老祖宗),连草木都不敢随便砍伐(莫锄芟)。这里把泰山比作德高望重的长辈,自带让人不敢造次的气场。

全诗就像一篇“泰山打卡vlog”:先远观震撼,再近看碾压众山,最后感慨它的神圣不可侵犯。最妙的是“对比杀”——用其他山的平凡反衬泰山的霸气,读着读着就跟着诗人一起跪了。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