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漫步山林的宁静画面,充满自然意趣。
前两句"身入苍翠中,落日无人影"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环境:诗人独自走进郁郁葱葱的山林,夕阳西下却不见人影。这里"苍翠"二字既点明季节(春夏),又暗示山林的茂密幽深;"无人影"三字巧妙传递出独处的闲适感。
后两句"步步踏松根,不觉到前岭"生动记录了行走体验:脚下踩着盘结的松树根须行走,在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前面的山岭。这里用"步步踏"这个动作细节,让读者仿佛能听见脚踩松根的声响;"不觉"二字则传神地表现出沉浸自然时的忘我状态。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最平常的登山小事,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没有刻意抒情,却通过"落日""松根"这些具体物象,让读者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之美。诗人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一段短视频,短短20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苍翠山林、听到了脚步声、感受到了独行的惬意。这种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