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场景,富有戏剧性和历史深意。
前两句写实景:道路两旁插满红旗,马队停下脚步。"乡人将喜又将疑"生动刻画了围观百姓既为热闹场面高兴,又对事件充满疑惑的复杂表情,像极了我们现代人看热闹时的矛盾心态。
后两句突然转向历史典故:"孤竹"指商朝孤竹君,他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让位;"西山饭伯夷"说的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暗含深意,表面说上天要让某人继承孤竹君的位置,实际在质问:如今这个时代,还有谁能像伯夷叔齐那样坚守气节呢?
整首诗妙在把眼前送别场面和历史典故自然融合,通过百姓的疑惑表情和辛辣的历史反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就像现代人用"还有几人记得..."这样的句式来批评社会现象,诗人用古人故事达到了同样效果,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刘应凤
刘应凤,字尧举,号书台,安福(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授建康军签判。入元不仕。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清乾隆《安福县志》卷一○。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