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在晚年时的心境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先,第一句“生怕老来先告老”反映了作者对衰老的担忧。他害怕自己还未真正老去,就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这种担忧是许多人都会有的,尤其是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接下来,“却于闲处不禁闲”则揭示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的无奈。虽然他害怕失去活力,但在空闲时却无法真正享受这份闲暇,反而感到无所适从。这种矛盾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也很常见,许多人在忙碌之余,突然闲下来时反而感到空虚和迷茫。
第三句“不将黄卷遮双眼”中的“黄卷”指的是书籍或卷轴,这里象征着知识和学问。作者表示,他不会用书本知识来封闭自己的视野,不会让书本成为自己与外界隔绝的屏障。这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不愿意仅仅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
最后一句“便捲朱帘看远山”则描绘了作者打开窗帘,眺望远山的场景。这里的“朱帘”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束缚,而“远山”则代表自然和自由。通过这一动作,作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他希望通过与自然接触,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晚年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与自然接触,不要让自己被知识和忙碌所束缚,而是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