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越城舟行乙夜纡道以避过兵

扰扰红巾起草间,旧游何地不凋残。
归囊薄有桃花米,行路如经竹节滩。
战马东来横杀气,扁舟北去解忧端。
曲肱便结须臾梦,柳暗黟川把钓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逃难的艰辛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逃难场景:红巾军(起义军)四处作乱,诗人曾经游玩过的地方都破败不堪。逃难时随身只带了一点充饥的粮食(桃花米),走过的路就像布满竹节的险滩一样艰难。这里用"竹节滩"比喻路途的坎坷。

后四句写逃难心情:战马从东边来,带着肃杀之气,诗人只能乘小船往北走躲避战祸。"解忧端"三个字很妙,表面是说乘船能暂时解忧,实际暗示忧愁根本解不开。最后两句是幻想:要是能弯着手臂小睡一会儿,梦到在柳树成荫的河边钓鱼该多好。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手法:现实的战乱动荡与梦想的宁静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最后两句,在逃难途中幻想钓鱼场景,这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特别打动人。诗人没有直接说战争多可怕,而是通过"凋残"的旧地和"竹节滩"般的路途,让读者感受到乱世的残酷。

孙岩

徽州休宁人,字次皋,号爽山。孙嵩弟。诗清劲苦淡,如其为人。有《爽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