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鸟类的习性比喻人的品格追求,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庸、渴望被赏识的志向。
前四句用凤凰、鹤的高洁习性打比方:凤凰只栖息在孤高的梧桐树上,鹤群只聚集在高大的松树上。它们飞翔时都会精心选择落脚点,羞于和叽叽喳喳的普通小鸟(鹪鹩)为伍。这里用鸟类对栖息地的挑剔,暗示高尚的人对自身品格的严格要求。
中间六句转向描写自己: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寒读书人,生活在世俗之中,却有着古代贤人(曾参、闵子骞)的节操,文采堪比汉代大文学家(班固、扬雄)。虽然穿着粗布衣服,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屋里都长出野草了),但内心保持着高洁。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要不是遇到贤明之人的举荐,有才华的人怎么有机会建功立业呢?这里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暗含对伯乐识才的期待。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强烈对比:一是凤凰与鹪鹩的对比,突出品格高下;二是自己内在才华与外在贫寒处境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诗人把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型心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