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平堤诣省作

辰出太平门,褰帷太平堤。
不知身上下,苍山时高低。
右鉴渺平湖,左玦汇清溪。
残绿稽芰荷,小白散凫鹥。
是时秋始暮,风物繁以凄。
迤逦贯索垣,愀然念圜𨻼。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
首领且不顾,焉问母与妻。
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旅途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旅途所见(前10句) 诗人清晨从太平门出发,掀开车帘看到太平堤的景色。山路起伏让远处的苍山时高时低,右边是平静的湖水,左边有清澈的溪流。残存的荷叶间点缀着白色水鸟,初秋的风景既丰富又带着凄凉。这些描写就像用文字画的风景画,通过"残绿""小白"等颜色对比,营造出秋日特有的清冷美感。

2. 情绪转折(中间4句) 当诗人看到蜿蜒的围墙(暗指监狱)时,心情突然沉重。天色渐暗,太阳西沉,寒意袭来,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低落。这里用"冥冥""冉冉"等叠词,让时间的流逝显得格外沉重。

3. 人生感悟(最后4句) 诗人突然说: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哪还顾得上母亲妻子?如果家家都能安居乐业,那么就算是古代法官皋陶(象征严明法律)也会觉得治理很容易。这里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用对比手法(个人安危vs家庭责任,理想治理vs现实困境)表达了在困境中的无奈。

全诗妙在把风景变化和心情变化完美结合,从开始的客观写景,到后来的主观抒情,最后发出感慨,就像用眼睛看风景,用脚步量心情。特别是最后突然转向对现实的思考,让整首诗从单纯的写景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走着走着突然想通些什么"的体验,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