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
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现代解析

这首《清源山》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高山与城市交融的壮美景象。

前两句"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像用广角镜头拍摄:高耸的山体像巨人般"堆压"在城边,投下大片阴影,而山峰却突破天际线,挺拔秀美。"几万寻"的夸张说法,让人直观感受到山势的冲天高度。

后两句转入细节特写:当山色倒映在水中时,仿佛要吞没半个城池;而山间雾气凝结成露珠,正滴落在稀疏的树林间。这里"吞"字用得极妙,把静止的倒影写出动态的侵略感;"滴"字又让雾气有了重量感,仿佛能听见露珠落下的声音。

全诗最精彩的是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山是静止的,但通过倒影的"吞"、雾气的"滴",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山势的惊叹和对细节的捕捉,自然流露出对这座山的喜爱之情。就像我们拍风景照时会找特别的角度,诗人正是用文字完成了对清源山最传神的"拍照"。

钱熙

(953—1000)泉州南安人,字太雅。博贯群籍,善属文。陈洪进辟为巡官,专掌笺奏。宰相李昉深加赏重,为延誉于朝。太宗雍熙二年进士。补度州观察推官。迁殿中丞、直史馆。淳化中任参知政事,坐事削职。真宗即位,迁右司谏,通判杭州,被劾徙越州。愤恚成疾卒。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