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舍人吕丈送大雅东还诗韵奉呈

典刑寄老成,师友须渊源。
今代紫薇公,身退道益尊。
言行无表襮,卓然中所存。
云雨自翻覆,谁能动毫分。
洗垢既无垢,尚或求瘢痕。
嗟我与徐子,昔也扫公门。
相期膏吾车辆,从公毕斯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德高望重前辈的敬仰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追求学问的决心。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赞美前辈的品格。诗人把这位"紫薇公"比作值得效仿的典范,说他虽然退休但道德声望更高。这位前辈为人低调不张扬,内心却有着坚定的操守,像中流砥柱一样不可动摇。就算外界风云变幻,也影响不了他分毫。这里用"云雨翻覆"比喻世事变迁,"无垢求瘢"说即使他品行高洁,还是会有人故意挑剔。

第二部分(中间两句)用自嘲的语气说,自己和徐子以前经常去前辈家请教。这里"扫公门"不是真的扫地,而是谦称自己常去登门求教,就像古人在老师门前洒扫以示尊敬一样。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表明志向。诗人希望能像给车轴上油那样不断充实自己,跟随前辈完成学问追求。"膏吾车辆"这个比喻很形象,把求学比作给车加油,表示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云雨翻覆""膏车"等生动比喻,把对师长的敬重和自身求学的热忱表达得真挚动人。诗中"身退道益尊"等句子,今天仍可以用来赞美那些退休后依然保持高尚品德的老人。

汪应辰

(1118—1176)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