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水通银汉远,山对赤城高。
一曲琼台路,春来尽碧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如仙境般的山水画卷,用简单明快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灵动的美感。

前两句"水通银汉远,山对赤城高"像电影镜头般展开:蜿蜒的溪流仿佛通向天上的银河(银汉),巍峨的青山与传说中的仙山赤城比肩而立。这里用"通"和"对"两个动词,让静止的山水有了动态的对话感,把人间景色和神话世界巧妙连接。

后两句"一曲琼台路,春来尽碧桃"将视线拉近:弯弯曲曲的山路(琼台路)像仙境的通道,春天到来时,整条路都开满了碧绿的桃花。这里的"碧桃"不是普通桃花,而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仙桃,暗示这不仅是普通山路,更是通往仙境的道路。

全诗短短20字,却构建出三重意境:现实山水(溪流、青山)—神话意象(银汉、赤城)—仙道传说(琼台、碧桃),就像俄罗斯套娃般层层递进。最妙的是最后"尽碧桃"三字,用满山仙桃怒放的画面收尾,让整幅画卷突然鲜亮起来,仿佛能闻到春天的桃香,看到漫山遍野的粉色云雾。

这种写法就像现在用手机拍短视频:先拍远景(山水相接),再推近景(山路桃花),最后加个仙气滤镜,让普通风景瞬间变成网红打卡地。诗人正是用文字完成了这样的艺术加工,把寻常山水点化成令人神往的仙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