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屯溪》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卷,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溪云淼淼白,不辨山与水"像用毛笔轻轻晕染开的水墨画:溪水上弥漫着白茫茫的云雾,浓得连山和水的轮廓都分不清了。这里用"淼淼"这个叠词,既写出了云雾的浩渺,又让诗句读起来有流水般的韵律感。
后两句"涛声疑天风,身在云霄里"突然从视觉转到听觉。溪水的涛声轰响,让人误以为是天上刮来的大风,而置身在这片云雾中,诗人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云端。这种错觉既表现了溪水声势浩大,又烘托出云雾的奇幻效果。
全诗短短二十个字,却通过"视觉模糊+听觉错觉"的组合,把屯溪云雾的奇幻体验写得活灵活现。最妙的是最后"身在云霄里"这一句,既是对前文云雾描写的总结,又悄悄把读者的视角从地面提升到云端,让整首诗顿时有了"飘飘欲仙"的意境。这种由实入虚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最擅长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