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石庵归饶州
上人自是云水踪,一瓶一锡西复东。
参禅游遍京华寺,忽忆故乡天外峰。
满空凉露洗残暑,木杯晓发长河渚。
吹醒禅心蘋蓼风,惊残诗梦梧桐雨。
一夜苍松偃故山,丛林法侣应知还。
遥想山中旧猿鹤,相迎已出苍松关。
参禅游遍京华寺,忽忆故乡天外峰。
满空凉露洗残暑,木杯晓发长河渚。
吹醒禅心蘋蓼风,惊残诗梦梧桐雨。
一夜苍松偃故山,丛林法侣应知还。
遥想山中旧猿鹤,相迎已出苍松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石庵的和尚要回老家饶州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四个部分来理解:
1. 和尚的云游生活(前四句)
和尚平时就像云和水一样自由,带着水瓶和锡杖到处走。他在京城各个寺庙参禅修行,突然开始想念老家那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里用"天外峰"形容老家山峰特别高,就像在天边一样。
2. 启程回家的场景(中间四句)
在一个凉爽的清晨,露水还没干的时候,他坐着木船从河边出发。风吹过水草唤醒了他的禅心,雨打梧桐的声音打断了他作诗的思绪。这里用"蘋蓼风"和"梧桐雨"两个自然景物,把看不见的"禅心"和"诗梦"写得活灵活现。
3. 想象回到家乡(后四句)
他想到老家山上的松树被风吹得低伏的样子,寺庙里的师兄弟们应该都在等他回去。更让他期待的是,山里那些熟悉的猿猴和仙鹤,可能已经跑到苍松关外来迎接他了。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动物写得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全诗妙在:
- 用"云水踪"三个字就画出云游僧的形象
- 把"禅心"比作可以被风吹醒的东西
- 最后用动物迎接的想象,让思乡之情更生动
- 通篇都是自然景物,但每处风景都在说"我想家了"
就像我们现代人在外地工作久了,看到某个场景突然想家,脑子里会浮现家门口那棵老树、邻居家的狗跑出来迎接的画面一样,古今的情感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