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历史人物范蠡的形象,以及他在吴国灭亡后的归隐生活。
首句“响屧廊空王气销”描述了吴国宫殿昔日的繁华已逝,曾经的王者气息消散无踪。这里的“响屧廊”指的是吴王宫中女子行走时木屐发出的声响,象征着吴国的辉煌,但现在一切都已沉寂。
第二句“五湖烟雨送归桡”描绘了范蠡离开吴国,乘船归隐的情景。五湖指的是太湖一带,烟雨蒙蒙,给人一种宁静而苍茫的感觉,暗示范蠡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
第三句“鸱夷出自吴宫里”提到了范蠡的另一个名字“鸱夷子皮”。传说范蠡在离开吴国时,曾化名为“鸱夷子皮”,以隐匿身份。这里诗人用“鸱夷”来代指范蠡,暗示他从吴国的权力中心悄然离去。
最后一句“却载沉胥起怒潮”则暗含了范蠡对吴国命运的感慨。胥指的是伍子胥,他是吴国的忠臣,却被吴王夫差逼死。诗人通过“沉胥”和“怒潮”暗示范蠡心中对伍子胥的同情和对吴国灭亡的悲愤。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范蠡的归隐之路,表达了对于权力更迭、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范蠡选择了远离纷争,但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故国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范蠡作为历史人物的智慧与无奈,使得这首诗词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了情感共鸣。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