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白莲庵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悟,展现了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曾经闭门独居,内心宁静,仿佛与世隔绝,忘却了尘世的纷扰。这里的“冥心遗万化”可以理解为修行者通过冥想,放下了对外界变化的执着,达到了内心的平和。
接着,诗人用“菡萏本无染”来形容白莲,白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修行者的纯净心灵,不被世俗的繁华所污染。这里的“纷华共高谢”则表达了修行者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不与争锋,淡然处之。
随后,诗人描绘了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夜晚在杉树下打坐,月光洒落,静谧而安详;早晨在庭院中用餐,鸟儿飞来,自然和谐。这些场景体现了修行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生活简单而充满诗意。
“栋间云气浮,地面秋香诧”进一步描绘了白莲庵的环境,云气在屋顶间飘浮,地面弥漫着秋天的香气。这些自然景象为修行者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好。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离开故地,来到这幽静的山野修行,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同行,共同追求心灵的解脱。这里的“愿结宗雷社”表达了修行者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希望通过与同道之人的交流,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
整首诗词通过对修行者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境界。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