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肃公墓

定策当年奠帝京,墓门遥见半湖明。
伤残松柏啼新鬼,寂寞祠堂卧老兵。
宗庙有灵存社稷,英皇无意杀先生。
古来遗恨钱塘水,又绕台山气不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明代名臣于谦的墓,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于谦冤死的惋惜和对历史不公的愤懑。

前两句写于谦当年力挽狂澜、保卫北京的功绩,如今他的墓静静地立在西湖边。用"半湖明"这个意象,既描绘了湖水映照的实景,又暗喻于谦的功绩如湖水般清澈可见。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松柏被毁象征忠臣被害,祠堂冷落暗示后人遗忘;"宗庙有灵"说国家其实需要于谦这样的忠臣,但皇帝却听信谗言杀害了他。这里"英皇"是反语,实际指责明英宗昏庸。

最后两句把钱塘江潮水比作千古遗恨,用"气不平"三个字强烈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公案的愤慨。台山指于谦墓所在的杭州三台山,说江水绕着墓地流淌,仿佛也在为于谦鸣不平。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正义感。诗人看到破败的墓地,想到英雄的冤屈,用潮水般汹涌的笔调为历史忠魂发声。这种为正义呐喊的精神,正是中国文人最珍贵的传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