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通过对比两位历史英雄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蒙冤的愤懑之情。
上联写伍子胥: 用"千古痛钱塘"开篇,把钱塘江潮比作永恒的历史悲痛。把伍子胥(楚国忠臣)被吴王杀害后,尸体被投入江中的传说,与钱塘江大潮联系起来——那汹涌的浪花就像伍子胥的愤怒,在江边卷起千堆雪白的浪涛。这里用自然景观的壮阔来表现悲愤之情的强烈。
下联写于谦: 指出于谦和岳飞(南宋抗金名将)父子一样,都是担任过"少保"官职的忠臣,却都遭遇冤屈。"夕阳亭里"这个意象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暮色中孤独的身影,暗喻英雄末路的凄凉。"两地风波"既指于谦和岳飞分别在北京和杭州遇害,也暗示他们相似的悲剧命运。
全联最巧妙的是用"并"和"同"两个字,把不同时代的伍子胥、于谦、岳飞三个忠臣的遭遇串联起来,说明历史上忠良被害的悲剧在不断重演。作者通过江潮、夕阳这些自然景象,把抽象的历史悲愤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画面,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愤懑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