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三女之东平洲舅氏任黄婆墩送别作
黄婆墩畔,满引离觞,送汝登程。想倦停薛绣,膝前长绕,贪看谢句掌上恒擎。
乍喜乘龙,还愁泛鹢,为拜姑嫜千里征。分携处,且休垂红泪,记取叮咛。
汝虽弱质娉婷。但妇职须勤载礼经。好相伊快婿,高堂进酒,率兹健婢,中馈调羹。
安稳舟车,调和琴瑟,频寄鱼书达远情。三年后,倘官程有便,望汝归宁。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父亲送女儿远嫁时的场景和心情,语言朴实却充满温情,展现了传统家庭中的亲情与牵挂。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送别场景:
1. 开篇直接点明地点——黄婆墩边,父亲斟满送别酒,目送女儿启程远行。
2. 用"薛绣""谢句"两个典故回忆女儿小时候的乖巧模样:像停下刺绣陪在膝前的贴心小棉袄,又像痴迷诗文常捧着书卷的才女。
3. "乘龙""泛鹢"形成对比:既为女儿找到乘龙快婿高兴,又担心她乘船远行的安危。点明女儿此行是要去千里之外拜见公婆。
下片(后半部分)写临别叮嘱:
1. 父亲强忍泪水嘱咐:不要哭,要记住我的叮嘱。这里"红泪"用得很生动,把女儿的不舍写得具体可感。
2. 接着像所有操心女儿的父亲一样唠叨:你虽然柔弱,但要勤快持家("妇职须勤"出自《礼记》);要协助丈夫孝敬公婆,带着丫鬟做好家务。
3. 最后是殷切期盼:路上注意安全,夫妻和睦,常写信回家。三年后如果女婿官职调动方便,希望能回娘家看看。
全词亮点:
- 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父亲拉着女儿的手说家常话
- 通过"乘龙高兴/泛鹢担忧"的对比,展现父母矛盾心理
- "休垂红泪"的细节描写,比直接写"不要哭"更有画面感
- 结尾"三年归宁"的约定,透着浓浓的牵挂和不舍
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送别词,让我们看到古代家庭温暖的一面,父母对出嫁女儿的牵挂与今天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