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挖药老人的故事,暗藏对世道的讽刺。
前两句像纪录片镜头:老人挖光了整座山的泥土(夸张手法),就为了采药谋生。这里"劚尽"二字特别狠,让人想到老人弯腰刨土的辛苦,也暗示自然资源被过度索取。
后两句突然转向奇幻想象:诗人开玩笑说"老头儿别扔你的破斗笠啊,留着还能捅破天呢!"这里的"败天公"是点睛之笔,表面说斗笠能戳破天,实际暗指——连采药老人都能"打败老天",说明世道已经坏到极点,连底层百姓都敢"造反"了。
全诗妙在:
1. 用卖药翁的日常,反映百姓生存艰难
2. "破斗笠"变"捅天工具"的脑洞,把普通物件写出反抗意味
3. 表面幽默调侃,内里是对社会不公的尖锐批评
就像现代人开玩笑说"穷得只剩裤衩,但裤衩能当降落伞",这种带刺的幽默让讽刺更有力。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