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充满冒险精神的登山之旅,同时寄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步绕危峰渡翠崖"生动地写出了登山时的惊险场景:诗人沿着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绿色悬崖。用"危峰"和"翠崖"这样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又展现了自然的壮美。
第二句"扪萝初上更崔嵬"继续描写攀登过程:诗人抓着藤蔓向上爬,却发现越往上山势越高耸。这里的"扪萝"这个动作特别传神,让读者仿佛看到登山者小心翼翼攀援的样子。
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说如果将来有机会追求真道("寻真"),一定要在这高台旁边盖间茅草屋住下。这里的"寻真"可以理解为追求真理或修行,而"茅芦"则象征着简朴自然的隐居生活。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的登山细节(绕峰、抓藤)让读者身临其境
2. 通过从惊险攀登到向往隐居的情绪转变,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3. "危峰"与"茅芦"的对比,暗示了历经艰险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人没有直接说山有多高多险,而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感受,让读者自己体会到大山的雄伟和自然的魅力。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
白彦惇
白彦惇,徽宗宣和间曾游灵岩(《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