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二

蜗角功名时不与,涧松材干老甘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两个生动的比喻,道出了人生中关于机遇与才能的无奈现实。

第一句"蜗角功名时不与":
把功名比作蜗牛角那么小的东西,暗示世俗追求的荣誉其实很渺小。但即便如此,诗人感叹连这样的机会也得不到("时不与"),就像命中注定没有机遇。这里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机遇缺失的无奈。

第二句"涧松材干老甘休":
用山涧边的松树作比喻,这种松树虽然材质优良(象征人有真才实学),却因为长在偏僻山涧无人知晓,最终只能默默老去("老甘休")。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空有一身本事,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全诗的精髓在于:
1. 用蜗牛角比喻功名的虚幻渺小,显示诗人其实看透了名利的本质
2. 用山涧松树自比,突出"有能力却无平台"的矛盾痛苦
3. 两个意象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是看不上眼的小功名都得不到,一边是优质的才能被埋没
4. 传递出一种对命运安排的无力感,以及不甘心又不得不接受的复杂心态

这种感慨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我们可能都经历过"有能力却缺机遇"或"看透某些追求却仍被困其中"的矛盾处境。诗人用极简的文字,精准击中了这种人类共通的生存困境。

张师正

邢州龙冈人,字不疑。第进士。仁宗嘉祐四年知宜州,谋启边衅,取安化军,为李师中所止。神宗熙宁中为辰州帅。官游四十年不得志,乃推变怪之理,参见闻之异,著《括异志》。又有《志怪集》、《倦游杂录》。或以为三书均魏泰托名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