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石行

吾闻东海之鲤能变化,湖山飞越唯须臾。
此石形状苦神似,往者毋乃真巨鱼。
怒目轮囷大于斗,鼓鬐振鬣势欲走。
倚峡犹飞失水心,冲天直奋吞舟口。
惨澹风云入憔悴,土花石藓空鳞次。
江湖何日得相忘,蝼蚁能无受其制。
阴潭秋雨沈沈急,龙母叫啸鲛人泣。
君不见朽瓜乌足何太神,解化江鱼与胡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块长得像鲤鱼的石头,背后藏着个有趣的想象故事。

诗人看到一块鲤鱼形状的怪石,脑洞大开:这该不会真是条东海神鲤变的吧?你看它瞪着眼睛像斗那么大,鱼鳍鱼鳞都炸开着,一副马上要蹦起来游走的样子。这块石头卡在山峡里,就像条搁浅的大鱼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接着诗人开始感慨:现在这石头风吹雨淋长满青苔,落魄得像条离水的鱼。它肯定特别怀念在大江大海里称王称霸的日子吧?但现实是连蚂蚁都能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最后突然切换到恐怖片场景:深潭里风雨交加,龙婆尖叫鲛人哭嚎。诗人冷不丁来了句——你们没发现吗?连烂掉的瓜藤都能变成鱼和蝴蝶(用庄子典故),这石头鲤鱼说不定哪天就真活过来了!

全诗妙在把死石头写活了: 1. 用"怒目""鼓鬐"这些动作词让石头鲤鱼像在动 2. 通过今昔对比(曾经吞舟大鱼vs现在蚁虫可欺)制造反差 3. 结尾用神话传说给石头埋下"可能复活"的悬念 4. 表面写石头,实际暗喻怀才不遇的人,那些曾经厉害现在落魄的家伙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个恐龙化石也会想"它当年得多威风",诗人对着块怪石展开的这场脑内小剧场,既有童趣想象力,又藏着成年人才懂的苦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