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潘叔玠家达观亭
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阛阓。
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
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
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
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
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
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
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
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
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
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
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喧嚣城市到开阔自然的视角转换,展现了作者在达观亭中获得的豁然开朗之感。
开篇用"车尘蔽重城"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拥挤喧嚣,人们低头穿梭于市井之间。但达观亭却与众不同,它直接面对着广阔天地。这里用"谁知"二字带出转折,暗示这个亭子的特别之处。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了亭中所见:屋檐连着远山,云间可见白塔。这样的远景让视野变得纯净,也让心灵获得感悟。作者原本有远大抱负,却被琐碎公务束缚,直到来到这个亭子,才感觉解脱了枷锁。
"跻攀得遐瞩"是关键句:登高望远后,突然觉得天地如此广阔。这里用登高的动作象征精神境界的提升。最后作者感到惭愧,因为之前还想着要隐居(北山移),现在却在这个亭子里找到了真正的畅快。
全诗通过城市与自然的对比,公务束缚与精神自由的对比,表达了登高望远带来的心灵解放。最动人的是那种"顿觉天宇大"的瞬间感悟——当我们跳出日常琐碎,站在更高处看世界时,一切烦恼都变得渺小,心境也随之开阔。这种体验古今相通,正是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共鸣的原因。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