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太傅祠
弱龄诵古策,意本嗜韩诗。
《外传》数万言,逸事赅信疑。
昔者仲尼徒,一本乃百支。
祖龙炀为烟,遗老伏余黎。
汉兴稍收拾,厥初人异师。
师异虽纷纭,渊源各能持。
太傅尤卓然,方当文景时。
黄老芥青紫,抱经如不知。
下马肃修容,再拜三间祠。
陟彼授经台,低徊步难移。
《小宛》之四章,慨彼日月斯。
太傅阐其旨,切切作箴规。
苟能日益慎,完如金城基。
六语奥而简,夙昔服膺之。
修能迄无谓,出门颜忸怩。
《外传》数万言,逸事赅信疑。
昔者仲尼徒,一本乃百支。
祖龙炀为烟,遗老伏余黎。
汉兴稍收拾,厥初人异师。
师异虽纷纭,渊源各能持。
太傅尤卓然,方当文景时。
黄老芥青紫,抱经如不知。
下马肃修容,再拜三间祠。
陟彼授经台,低徊步难移。
《小宛》之四章,慨彼日月斯。
太傅阐其旨,切切作箴规。
苟能日益慎,完如金城基。
六语奥而简,夙昔服膺之。
修能迄无谓,出门颜忸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汉代学者韩婴(韩太傅)的敬仰之情,以及他读韩婴著作后的感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求学初心 开头说作者年轻时爱读古代典籍,尤其喜欢韩婴注解的《诗经》(《韩诗》)。韩婴写的《韩诗外传》内容丰富,既有可信史料也有传说故事。这里用"逸事赅信疑"说明书中内容虚实交织,很有魅力。
2. 文化传承 用孔子弟子分派、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故,对比汉代文化复兴。虽然各家学派观点不同(比如黄老学说流行时),但韩婴在汉文帝景帝时期仍坚守儒家经典,像完全不受世俗影响一样。"抱经如不知"这句很生动,说他像抱着经书发呆,其实是在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
3. 朝圣场景 作者描写自己到韩婴祠堂祭拜的庄重场景:下马整理衣冠,在祠堂前恭敬行礼,登上韩婴当年讲学的授经台时,感动得迈不开步子。这些动作细节让读者能想象出那种肃穆氛围。
4. 读书感悟 重点写韩婴对《诗经·小宛》第四章的解读。韩婴把诗中"珍惜时光"的主题引申为做人要时刻谨慎自省,作者认为这种教导像修筑城墙一样重要。最后六句是自我反省:虽然牢记这些道理,但实际修养还不够,出门时仍会因自己的不足感到羞愧。
诗的核心魅力: 通过个人读书经历+实地探访+内心独白,展现了对先贤学问的传承与自省。诗中"下马肃容""低徊难移"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抽象的崇敬之情变得具体可感。最后从仰慕先贤落到自我检讨,显得真诚动人,容易引发读者共鸣——我们常被道理感动,但实践起来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