觱篥吟,次赵季文韵,赠老伶杜宽

吴王故宫天早秋,谁吹觱篥城南楼?
一吹风生鹔鹴裘,再吹何人敢伊优?
曲终引气如刀锼,龙笛凤笙皆不侔。
五音喷薄一吸收,玉关泪落定远侯。
不独壮士皆回头,杜伶何来自中州。
目睫每射车前牛,不以伎业寒飕飕。
妙吹觱篥冠名流,嚼宫喷徵无时休。
巧如春莺转晓簧舌抽,歘如饥鹘啸树呼高飂。
惨如国殇举燐、精灵夜相求,划如雌龙挟雨、归吟百丈湫。
纬嫠与爨妇,听终各自愁。
为问竹枝芦叶、若为写出秦青讴?
四座皆感叹,何如谢安石,素抱苍生忧。
且复弹丝弄竹,少为东山留。
我愿谢公上廊庙,任臣邻掌调燮锵琳球。
一鸣箫韵下威凤,和乐雍雍闻九丘。
毋但谣觱篥,妙语高浮浮。
功成拂衣沧海上,仙人并辔骖螭虬。
却怜江潭憔悴者,悲世迫隘赋远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杜宽的老乐师吹奏觱篥(古代一种管乐器)的动人场景,通过音乐的力量展现了人生百态和家国情怀。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音乐表演部分(开头到"划如雌龙挟雨")
诗人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描写杜宽吹奏觱篥的精湛技艺:音乐时而如春风中的黄莺鸣叫,时而像饥饿的鹰隼在树上呼啸,时而悲壮如战场亡魂夜哭,时而激烈如雌龙带着暴雨归来。这些比喻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那变化多端的乐声。

2. 听众反应部分("纬嫠与爨妇"到"四座皆感叹")
不同身份的人听到音乐后都陷入各自的愁思,说明音乐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诗人还通过反问,强调这种现场演奏的感染力是竹枝词等书面作品无法比拟的。

3. 家国情怀部分("何如谢安石"到最后)
诗人由音乐联想到东晋名臣谢安,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出来治理国家,创造和谐盛世的愿望。最后又回到现实,感叹有些人因为时局艰难而被迫远游他乡,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比喻音乐,让抽象的艺术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音乐这个媒介,连接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3. 在赞美艺术的同时,也寄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
4. 语言生动形象,即使不懂觱篥这种乐器,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诗人通过描写一场音乐表演,实际上表达了对艺术、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要关切现实"的价值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