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司训器之赴建平

几年场屋擅才名,教铎初持向建平。
燕市浊醪谈旧雨,潞河文鹢泛新晴。
通家有分垂三世,游宦无端隔两京。
珍重青毡携去好,讲坛高拥六经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友人丁器之赴任建平(今安徽郎溪)司训(主管教育的官员)时所作。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首联"几年场屋擅才名,教铎初持向建平"说丁器之多年来在科举考场(场屋)才华出众,如今初次执掌教鞭(教铎)前往建平任职。这里用"教铎"代指教育职责,既形象又庄重。

颔联"燕市浊醪谈旧雨,潞河文鹢泛新晴"回忆二人在北京(燕市)把酒言欢的往事,又想象友人将乘着官船(文鹢)沿潞河赴任的晴朗景象。"旧雨"指故交,"新晴"暗示新征程,对比中见深情。

颈联"通家有分垂三世,游宦无端隔两京"写两家三代世交的情谊,却因各自为官而分隔南京北京。用"无端"表达对分离的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尾联"珍重青毡携去好,讲坛高拥六经横"是最动人的部分。"青毡"指教书人的清贫生活,诗人嘱咐友人珍重,期待他在讲坛上传播儒家经典(六经)。"高拥"二字让平凡的教职显得崇高,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敬重。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却通过"浊醪""青毡"等生活化意象,将惜别之情与对教育的热忱自然融合。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对朋友清贫执教的理解与支持,这种对教育事业朴素而真挚的赞美,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