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歌三首 其一

尽道古镜不曾见,借你时人看一遍。
目前不睹一纤豪,湛湛冷光凝一片。
凝一片,无背面,嫫母临妆不称情,潘生回首频嘉叹。
何欣欣,何戚戚,好丑由来那个是(《大正藏》本作「从来那是的」)?
只遮是,转沈醉,演若晨窥怖走时,子细思量还有以。
我问颠狂不暂回,泪流向予声哀哀。
哽咽未能申吐得,你头与影悠悠哉!
悠悠哉,尔许多时那里来?
迷云开,行行携手上高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面"古镜"为引子,用非常生动的口语化表达,探讨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人们常常被表象迷惑,看不清真实的自我。

开头说大家都说没见过这面古镜,现在借给你们看看。这面镜子很特别——它照不出任何细节("不睹一纤毫"),只有一片清冷的光。这里用镜子比喻佛法或真理,它不执着于表象,而是直指本质。

接着用两个典故:丑女嫫母照镜子不满意,美男子潘安却频频赞叹。这说明同样一面镜子,不同人看到不同反应,其实反映的是各自的心态。诗人感叹:何必高兴或难过?美丑本来就没有固定标准。

后面更精彩:人们就像喝醉酒一样糊涂,又像"演若达多"(佛经里一个认不出自己镜像的疯子)那样害怕自己的影子。当诗人追问时,人们只能哭着说不出话——因为他们的"头"(真实的自己)和"影子"(虚幻的表象)早就分不清了。

最后给出答案:这些困惑都是因为被"迷云"遮住了双眼。只要拨开迷雾,就能手拉着手登上觉悟的高台。全诗用镜子做比喻,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认识真实的自己。语言活泼生动,把深奥的佛理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在和朋友聊天说故事一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