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赶路时看到的乡村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开头两句写天刚蒙蒙亮就启程赶路("鸡声催晓发"),露水很重,打湿了身上的棉衣("露重木棉裘")。这里通过"鸡声""露重"等细节,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寒意和行路的辛苦。
中间四句是沿途所见:远远先望见白塔,被雨水打湿的青山雾气未散;雨后的小桥,野渡口横着一条小船。这些画面看似平常,但"湿未收""看过雨"等描写,暗示刚下过雨,环境潮湿阴冷,为后文铺垫。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到处都能看到倒塌的土墙("处处颓垣在"),这景象让人忍不住心生忧虑。这里的"颓垣"是诗眼,表面写破败的房屋,实际暗指百姓生活的困苦。诗人没有直接说民生多艰,但通过残垣断壁的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的隐忧。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早起赶路,到雨中远景,再到近处的小桥野渡,最后定格在倒塌的墙垣上。诗人用白描手法,把对百姓的同情都藏在景物描写中,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