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陶渊明(字元亮)在乱世中的高洁品格。
前两句写历史变迁之快:刘裕(小名寄奴)建立南朝宋的辉煌转瞬即逝,紧接着南齐、南梁又相继取代。短短14个字,用"开国""转眼""又换"三个动态词,像快镜头一样展现了政权更迭的混乱。
后两句笔锋一转:在这纷乱中,只有陶渊明写的《归去来兮辞》历经岁月冲刷依然闪光。"惟有"二字形成强烈对比,"至今犹是"强调其超越时代的价值。诗人用"晋文章"代指陶渊明的作品,既点明其创作年代,更暗示其精神属于未被污染的晋代风骨。
全诗通过历史风云与文学永恒的对比,揭示出:权力终会消散,但坚守本心的精神创作能穿越时空。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保持真我的生活方式,比那些昙花一现的帝王更有生命力。这种对精神价值的肯定,正是打动普通读者的核心所在。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