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鸟篇
有鸟生炎海,飞鸣历中洲。似鵩形不祥,况乃恶声如鸺鹠。
朝鸣但䀨耳,暮鸣增人忧。霜凝日落百草死,更闻此鸟鸣啾啾。
纵横四野间,历乱呼其俦。嗟汝身虽微,厉欲凌九州。
老鹤知时寒,低飞尚垂头。汝独声呀呀,妄语丛愆尤。
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居然声气彻阆苑,造作百怪无时休。
百鸟奔春阳,汝独凛凛催穷秋。成形受气安可化,汝谁有口不自由。
周公诛妖鸟,遗教不可求。千年遗孽死不尽,坐令日月惨黩、天地为悲愁。
我欲请王母,天网忽下收。东海求凤凰,西山鸾鹫鸣相酬。
翛然六合间,众声和且稠。此鸟闻之大恨死,馀者惊窜,一日卷舌尽入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来自南方炎热海域的怪鸟,它飞过中原大地,外形像不祥的猫头鹰,叫声更是难听如夜鸮。白天叫得人耳朵疼,晚上叫得人心慌。当秋霜降临、草木凋零时,它的叫声更显凄厉,在荒野中呼朋引伴,明明体型微小却妄想称霸天下。
诗中用对比手法突出怪鸟的可恶:老鹤知道天寒就低头避寒,这怪鸟却聒噪不停;百鸟都在歌颂春天,它偏要催赶萧瑟的秋天。更讽刺的是,它明明长着嘴却只会说害人的话,就像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
诗人借用周公诛杀妖鸟的典故,暗示这种邪恶势力千年不绝。最后他提出理想愿景:请王母娘娘降下天网,让东海凤凰、西山鸾鸟齐鸣,用祥和之音逼得怪鸟羞愧而死,其他坏鸟也吓得再不敢开口。
全诗通过怪鸟比喻祸乱人间的恶势力,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如小人得志、正不压邪),又寄托了惩恶扬善的理想。语言生动形象,比如"呀呀"拟声写聒噪,"卷舌入喉"描绘坏蛋闭嘴的痛快场景,读起来既有画面感又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