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程申叔
奇才不泯扬马名,善政况著龚黄绩。
政绩才名分外荣,山林意趣无方觅。
人生富贵骨相中,何须强力争豪雄。
三光五岳蟠心胸,岁寒春色梅花风。
我有小隐傍石屋,石上几回斸黄独。
看来我已不啻足,何事攒眉劳案牍。
程子谈何不碌碌,古意今情两堪掬。
归与归与毋忍辱,同寻牧童过天竺。
政绩才名分外荣,山林意趣无方觅。
人生富贵骨相中,何须强力争豪雄。
三光五岳蟠心胸,岁寒春色梅花风。
我有小隐傍石屋,石上几回斸黄独。
看来我已不啻足,何事攒眉劳案牍。
程子谈何不碌碌,古意今情两堪掬。
归与归与毋忍辱,同寻牧童过天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程申叔的朋友,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豁达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对才华与仕途的看法(前四句)
诗人说程申叔像汉代大才子扬雄、司马相如一样有才华,政绩也像古代名臣龚遂、黄霸一样出色。但他认为这些外在的成就虽然光荣,却比不上在山林间寻找内心真正的快乐。这里用"扬马""龚黄"这些历史名人作对比,突出"追求内心自在比功名更重要"的观点。
2. 对富贵人生的态度(中间八句)
诗人认为富贵是命中注定的,不必拼命争抢。他用"三光五岳"(指日月星和名山)比喻胸怀宽广,用"梅花风"象征高洁品格。接着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住在石屋旁,挖黄独(一种药材)充饥,觉得这样简单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何必皱着眉头处理繁琐公文?这里"斸黄独"的细节特别生动,展现出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
3. 对朋友的真诚劝告(最后四句)
诗人直接对程申叔说:你明明是个有深度的谈伴("古意今情两堪掬"),何必在官场庸庸碌碌?不如一起归隐,像牧童漫步天竺山那样自在。最后一句画面感很强,用牧童的悠闲对比官场束缚,呼应开头的"山林意趣"。
全诗亮点在于:
- 用历史人物和自然意象作对比,突出"自由比功名可贵"
- "斸黄独""牧童过天竺"等生活化描写让隐居理想变得具体可感
- 语言直白但意味深长,比如"我已不啻足"(我这样已经很满足)的坦然
- 结尾的呼唤"归与归与"重复强调,显得情真意切
本质上是在劝朋友:与其在官场劳心费力,不如一起过简单自在的生活。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今天忙碌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共鸣。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