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汪丞相所藏崔白画罗汉
山堂漠漠开晓烟,何许大士当四筵。
坐忘默识形骸外,持钵植杖风露前。
老龙欲奋屡回首,於菟甚驯非畏鞭。
小儿已解辨人我,抱头怖走成痴颠。
岂知畏爱果何物,手里舍利空烛天。
嗟余耳目更浅陋,喜欢获遇希有缘。
神明泰定始一笑,摩挲粉墨心茫然。
平生崔白画常见,邂逅入眼多弃捐。
莫言人物斗奇崛,醉里落笔神助焉。
汪公昔入魏帅幕,叹息钜壁围神仙。
归寻十胥好东绢,恰有名手能摹传。
提携万里到岭表,尤物自得高人怜。
迩来劫火坏诸有,陪都正苦纷戈鋋。
无力挽河为吹洗,披图感极泪如泉。
坐忘默识形骸外,持钵植杖风露前。
老龙欲奋屡回首,於菟甚驯非畏鞭。
小儿已解辨人我,抱头怖走成痴颠。
岂知畏爱果何物,手里舍利空烛天。
嗟余耳目更浅陋,喜欢获遇希有缘。
神明泰定始一笑,摩挲粉墨心茫然。
平生崔白画常见,邂逅入眼多弃捐。
莫言人物斗奇崛,醉里落笔神助焉。
汪公昔入魏帅幕,叹息钜壁围神仙。
归寻十胥好东绢,恰有名手能摹传。
提携万里到岭表,尤物自得高人怜。
迩来劫火坏诸有,陪都正苦纷戈鋋。
无力挽河为吹洗,披图感极泪如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崔白所画的罗汉图,以及诗人观画时的深刻感受。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1. 画中场景的生动描写(前八句):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画中场景:清晨山间雾气缭绕,罗汉们或静坐冥想,或持钵拄杖站立。画中还有回首的老龙、温顺的老虎,以及被吓跑的小童。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画作的精妙,还通过"小儿怖走"的细节,暗示了罗汉们超凡脱俗的气场。
2. 观画感受的抒发(中间八句):
诗人直言自己见识浅薄,但庆幸能遇到这样的珍品。他看到画时先是一愣,随后细细观赏却感到茫然,因为虽然常见崔白的画,但多数都平淡无奇。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这幅画的非凡——看似人物造型奇特,实则是画家酒后的神妙之作。
3. 画作来历与时代感慨(最后八句):
交代了这幅画的背景:汪丞相在军旅中见到巨幅神仙壁画后,特意找名家临摹,不远万里带到南方。结尾笔锋一转,提到当下战火纷飞,诗人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对着画作泪流满面。这里将艺术珍品与乱世对比,深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 对画作的描写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亲眼所见
- 通过"小儿怖走"等细节,侧面烘托罗汉的神韵
- 结尾将艺术与现实对照,在赞美画作的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局的忧思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从最初的惊叹到最后的落泪,情感层层递进
诗人通过一幅画,既展现了艺术之美,又表达了对乱世的感慨,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诗歌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深度。
折彦质
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字仲古,号葆真居士。折可适子。高宗绍兴六年,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寻罢。秦桧为相,以彦质为赵鼎所引,安置郴州。有《葆真居士集》。